文/VR陀螺 豌豆
2023年,苹果发布Vision Pro并高调喊出“空间计算时代正在来临”的口号,而Vision Pro为了与现有的AR/VR产品划分,在设计上选择了与其他产品有较大差异的路线,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默认无需控制器。
Mac有鼠标,iPad有Pencil、iPhone有屏幕触控,苹果却为Vision Pro开发了全新的互动界面,无需控制器和其他硬件介质,仅靠手眼协同和语音(Siri)的配合就能完成各种3D交互动作。只是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上,Vision Pro还未带来明显的“杀手级应用”,但这款设备已在B端企业应用、个人办公、影视娱乐等场景展现出巨大潜力。
如同当初iPhone在智能手机领域立足一般,苹果需要实现Vision Pro在AR/VR市场扎根的目的,芯片、生态与交互的升级缺一不可。Vision Pro的无控制器设计代表了苹果对未来交互方式的终极设想:一个摆脱硬件束缚、由手眼语音共同驱动的纯自然界面。但这套系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还存在算力、延迟与生态成熟度的差距。

M5芯片打开了Vision Pro新的增长点
今年10月Vision Pro M5版正式发布,产品名、售价和外观等都没有太大变化,详见《仍是未来三年内的标杆,Vision Pro M5版上手体验》。好消息是Vision Pro如今拥有超过100万款APP可以直接访问,其中有3000余款是专门为visionOS所打造的原生应用,这比起2024年3月公布的1200余款的数据又丰富不少。
VisionOS 26版本更新后,加入了更多3D场景渲染、AI生成与实时任务,M2的算力其实已逼近上限,加上苹果大力投入沉浸式视频、AI助理和对沉浸式游戏的开放支持,这些场景都对GPU、NPU提出高并发需求。作为空间计算设备,Vision Pro必须在端侧具备AI理解与生成能力,M5的加入,为Vision Pro 2到来之前打开了新的内容与生态想象空间。

M5芯片是苹果全新一代SoC,采用第三代3纳米工艺打造,Vision Pro这次“小迭代”的重点就是将芯片从M2升级到了M5。芯片GPU架构全面升级,峰值计算性能较M1提升6倍以上,10核CPU的多线程性能相比M4最快可提升约15%。
芯片的升级带来的体验优化是显著的,具体到头显性能:实时空间渲染、房间扫描、手势识别、眼动追踪等底层任务的延迟将明显降低,切换场景或与虚拟对象交互时的动作反馈的同步率将提升。一些需要常用多任务处理的用户,无论是在空间中同时打开视频、网页还是3D建模工具,整体运行都将更流畅。
而在图像显示方面的变化更大:M5芯片还集成了16核神经网络引擎和苹果第三代光线追踪引擎,AI任务和功能运行速度更快、能效更高;使用光线追踪功能的应用带来最高可达45%的图形处理性能提升。光线、反射、阴影等物理特效的表现将更加真实,场景细节、景深和边缘平滑度也将得到提升,这对沉浸式游戏与影视等内容来说,虚拟物体和场景的质感和纵深感将更加真实。
此外,M5的统一内存带宽提升至153GB/s,也为外设和SDK的拓展奠定了基础。更高的带宽意味着设备能够同时处理来自多源输入的数据,这使得VisionOS 26能够更稳定支持PS VR2 Sense控制器、空间触控笔罗技Logitech Muse的6DoF追踪与触觉反馈。

硬件之外,苹果还同步调整了佩戴与续航体验。新加入的“双圈编织头带”减轻面部压力,为Vision Pro日常使用带来更均衡的重量分布与舒适度,已足以支撑连续办公、沉浸游戏和观影等核心场景,尽管长时间使用还是会“压脸”,但已经有了很大改进,这也让Vision Pro的实用性开始显现。
从Vision Pro M5版开始,空间计算内容生态进一步向游戏、影视与创意的广阔领域延展。对苹果而言,这次芯片升级不只是性能迭代,更是将Vision Pro推向更全能、更稳定和更多体验内容的拐点。
Vision Pro + PS VR2控制器让空间计算更具可玩性
搭载M5芯片的新款Vision Pro仍然是目前市面上功能最强大的头显,但是内容方面的空洞还需要逐步填补,硬件的支持可能会带来更多新的应用场景。
自visionOS 26的新版本发布后,苹果宣布将支持PS VR2 Sense控制器,不少游戏玩家对此充满期待。控制器于11月12日起由苹果发售,售价250美元,并包含充电底座。目前控制器的功能还很有限,它们可以像传统VR控制器一般在Vision Pro中使用,扳机键取代了捏合功能,两个摇杆都可以滚动,按下PS键可打开主视图。
为操作系统添加控制器支持对平台的长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正式增加了一种内容类型:游戏。目前几款首批支持使用控制器游玩的游戏包含《Elu Legend》《Pickle Pro》《Ping Pong Club》和《Spatial Rifts》。
四款支持使用控制器游玩的游戏
首先是简单的控制器连接操作,佩戴好Vision Pro后在设置页面打开蓝牙,双手同时按住单个控制器的PS按钮和Share按钮进行配对,待设置界面出现控制器名称后点击一下即可完成连接。控制器配对后,手部追踪功能将被关闭,以防误触。

首先是《Ping Pong Club》,这是一款MR乒乓球游戏,它拥有逼真的球拍控制、多种游戏模式(单人、多人、练习)和自定义空间环境设置,最低只要有足够1人活动的空间就可以随时畅玩,与各种类型的AI对手对战。其物理引擎和精准度相比于《Eleven Table Tennis》稍有逊色,后续或逐步改进。
控制器的触觉反馈可在应用设置内开启,因为手上握着的并不是实体球拍,整体游玩下来需要花费一定时间适应如何发力,但很明显能感受到游玩过程非常流畅,且没有延迟,MR透视效果也很清晰。
此外,Apple Fitness也集成到该游戏中,用户能看到自己的健康统计数据,并随着每次乒乓球比赛的进行而改善。据该工作室的市场营销兼UI/UX设计师介绍,加入此功能的主要目的是让游戏更具健身锻炼的元素,而不仅仅局限于游戏和娱乐。

《数码纪元:Elu传说》是一款机甲风格的MR抓宠游戏,也是Vision Pro原生游戏,由国内企业雷鸟创新自主研发,可以让玩家在现实世界中发现并召唤出虚拟生物“电子兽”并与之互动。此外,游戏内置了实时对战、机械兽养成、世界探索等多种玩法,为玩家提供了丰富的娱乐体验。
据称运用了大量先进的空间计算技术,如空间扫描和数字重建,手势交互、AI大模型等。玩家可以借助手势轻松操控游戏界面、或使用自然语言与宠物及NPC进行对话交流。游戏版本更新后,可以通过控制器在对战和交互过程中获得更有沉浸感的体验。

《Pickle Pro》通过先进的物理引擎、全房间追踪技术和苹果M5的空间计算能力,将物理运动与虚拟沉浸感完美融合,让玩家能够实时发球、截击和对攻,以还原现实中打球的精准度和节奏感。其基于物理的渲染技术确保球拍和球与环境自然融合,带来逼真的反馈和深度感。
据了解,Resolution Games在开发《Pickle Pro》时,采用了机器学习框架,利用来自《Racket Club》等早期游戏的数千小时玩家数据来训练机器人。这些自适应AI对手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比赛动态。对于寻求真正竞技体验的玩家,该游戏支持SharePlay功能,可实现无缝的多人游戏体验,也可以通过FaceTime以Persona远程连接。观众也可以加入比赛,观看精彩的对决。

《Spatial Rits》是专为VisionOS 26打造的首款支持PS VR2 Sense控制器和Vision pro附近共享功能SharePlay的MR射击游戏。最多支持5名Vision pro玩家在同一现实空间内组队,对抗从传送门涌出的怪物,并在有限时间内找到关闭传送门的方法。
利用单个控制器可以实现精准瞄准、射击和装弹,当自己看向手时,生命值和弹数量会显示在手上,使用武器或近战(用枪或拳头敲击怪物)。收集特定敌人掉落的拼图碎片,即可关闭传送门,解锁最多三件奖励武器,这些武器将在后续比赛中出现。游戏也支持手部追踪游玩,但只有控制器能够设置“真实换弹”以获得更沉浸的体验。
这四款游戏涵盖了空间计算中几种较为典型的四种交互维度,看似简单的乒乓球和匹克球游戏主要看控制器6DoF精度与触觉系统,射击游戏主要看延迟程度和头手协同,另一款冒险游戏则是看空间识别、渲染能力和触觉反馈。它们用不同类型的玩法展示了控制器带来的真实触感与操作价值,如果用户与开发者反响良好,未来苹果可能会更深度开放接口,引入更多独立游戏或跨平台内容。
殊途同归,苹果与索尼的XR游戏交互策略
Vision Pro发售后不久,大部分VR/MR开发者都曾积极跟进,但热情也在短时间内消退。毕竟第一代Vision Pro并不适合开发VR游戏大作:它没有控制器,依赖手眼协同的操作仍难以满足动作复杂、节奏紧凑的游戏需求。这也让益智、休闲等小体量游戏长期占据了应用商店主流,详见《苹果Vision Pro的“空间游戏”现状:首批应用游戏占比12.2%,益智品类最热》。
不过,今年年初的一份涉及3000多名游戏开发者的调查报告指出,开发者对Vision Pro游戏的兴趣并未消散:近五分之一(1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下一款游戏将登陆该平台,四分之一开发者对苹果头显依然抱有兴趣。在将visionOS与其他平台进行比较时,26%的受访者表示,作为游戏开发者,他们对visionOS非常感兴趣,而25%的人选择PS VR2。
有趣的是,苹果与索尼似乎正在从相反方向,探索同一个目标:更自然、更具沉浸感的空间交互。索尼在最新更新中为PS VR2加入了手部追踪功能,从“有控制器”走向“无控制器”;而苹果则在Vision Pro上支持第三方控制器,从“无控制器”反向补足了专业输入的缺口。
图源:网络
当然,索尼并非第一次与苹果在XR输入设备产生交集。Vision Pro发售之初就已经支持DualSense控制器了,对体验移植VR/MR游戏或体验iPad应用来说,触觉反馈与自适应扳机功能已能提供足够的沉浸感,但要进一步拓展沉浸式游戏生态,还需要有更深层的硬件支持与内容适配,比如未来索尼是否会授权将部分PlayStation独占内容带入Vision Pro,这也是玩家和开发者都在关注的问题。
Vision Pro借助PS VR2控制器的6DoF追踪、指尖触控与精确震动反馈,弥补了以往在复杂动作操作、游戏反馈与物理触感上的短板。首批适配游戏《Elu Legend》《Pickle Pro》《Ping Pong Club》和《Spatial Rifts》是Vision Pro向提高可玩性的第一步。
在这种背景下,苹果与索尼的技术路线几乎构成了空间计算产业的两条支线:一条从内容与交互体系向硬件延伸,一条从硬件与触觉系统向内容开放。
它们最终都在指向多模态感知的融合这一个共同趋势,手部追踪、眼动识别、触觉反馈与物理交互正逐渐融为一体,构建出更完整的人机沉浸体验体系。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版权申明:本文为VR陀螺原创,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vrtuoluo233 申请授权,并在转载时保留转载来源、作者以及原文链接信息,不得擅自更改内容,违规转载法律必究。文中有图片、视频素材来自互联网或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协商处理。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