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9月12日,为期3天的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 2025圆满结束。本届博览会面积达到了240,000平方米,共有3800多家国内外参展企业,展会期间举办了超过90场同期会议论坛,吸引了130,000+专业观众。
XR方面,歌尔光学、JBD、鸿石智能、广纳四维、AAC、镭昱光电、鲲游光电、视涯科技、谷东智能等数十家厂商参展。得益于过去一年 AI 眼镜的市场热潮,国内外大厂的持续发力,AR光学今年备受关注。
图源:光博会
同期,VR陀螺联合光博会举办的「第六届中国AR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同样炸场,数位行业大咖从底层微显示技术、AR光波导、电致变色、到AI眼镜进行了全面深度的产业分享,现场座无虚席。更多详情,可参考《「AI · 光启新元|第六届中国AR技术应用高峰论坛」演讲干货汇总》。
具体到AR光学技术技术路径上,大方向上今年没有明显的大一统趋势,呈现百家齐放的状态,各厂商基本遵循「秀肌肉+务实」两手抓,一方面展示最新更前沿的AR光学技术,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推动更加低成本稳定的光学方案做市场落地。
(以下技术趋势为交流总结仅供参考,展商信息或有遗漏之处,欢迎在评论区补充。图片素材主要以手机拍摄,全彩AR显示会出现严重的拍摄偏色问题,AR显示效果请以实际体验为准。若无特殊说明,图源均为VR陀螺)
今年光博会上,AR眼镜光学方案呈现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态势,技术多样化、材料多样化成为行业最鲜明的特征,在布局前沿技术的同时,更多人将重点聚焦到了更为务实的落地方案。
本次光博会上,AR光学依然围绕三大光学方案,三大工艺,以及三种材料展开讨论。三大光学方案主要包括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体全息光波导以及几何光波导(也称阵列光波导,分一维、二维扩瞳)。三大工艺则是纳米压印、刻蚀以及DUV+刻蚀,材料则依旧是树脂、玻璃以及碳化硅。
纳米压印工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微纳加工技术,它通过预先制备的、包含纳米级光栅结构的母版(通常由光刻和刻蚀工艺制作),将结构图形转移到晶圆上的高折射率压印胶上。该技术工艺成熟,适合大规模量产,边际成本较低,是当前许多主流AR设备厂商采用的方案。
刻蚀工艺则是在基底材料上直接加工出纳米光栅结构的方法。刻蚀内部还包含不同的种类,主要可分为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通常可以使波导更轻薄,并有效消除彩虹纹效应。
DUV+刻蚀目前暂时并未应用,由于DUV光刻机动辄上亿投入,适用于碳化硅光波导大批量量产,据了解歌尔和舜宇均已布局该工艺。同时,部分拥有DUV光刻机的传统半导体制造企业,也在探索AR光学制造的业务拓展。
从目前包括至格、歌尔光学、鲲游光电和广纳四维等展商展示的光波导方案来看,主推的AR消费级市场光学为「基于纳米压印的衍射光波导」,基本已具备完全的量产能力,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可控。但由于刻蚀能够获得更好的光学效果,几乎每家都在提前布局,鲲游光电高级研发总监楼歆晔提到,如果以百万量级的玻璃基底波导片量产为前提,纳米压印工艺与刻蚀工艺的大致成本差异,后者大约是前者的1.X-2.X倍。当然,差异还取决于波导设计需求、工艺复杂性等。短期来看,不管是从技术成熟度,还是可量产成本,基于玻璃的纳米压印工艺依旧会是市场主流,但未来工艺转向刻蚀几乎是可预见的。
此外,得益于基底材料折射率提升以及AR光学优化技术的持续进步,今年近乎所有展台的AR眼镜的彩虹纹、漏光等长期困扰用户的问题得到大幅改善,整体显示效果实现质的飞跃。
歌尔光学AR全彩衍射光波导展示效果(手机拍摄图片,略有压缩和色差,以实际体验为准)
至格科技展示了单层全彩的AR衍射光波导模组SID25A-ME,采用全彩Micro-LED+衍射光波导方案,以玻璃为基底,FOV为25度,亮度为4000nits。波导片光效为1000nits/lm,厚度为0.8mm,整体全彩光学体验突出。
至格科技CEO孟祥峰告诉VR陀螺:“我们今年关注的核心是客户更重视的佩戴体验,相较于以往的光学指标更为重要。在产品开发上,无论是在批量出货的单色,还是全彩产品,都以优化彩虹纹、漏光、透光率、光栅感这四方面为前提进行设计。目前,我们正在推动快速产业化,尤其是纳米压印的单层全彩方案,它可以兼顾量产能力和各个方案的均衡表现,并且成本相较于其他方案更低”。
至格全彩AR展示(手机拍摄图片,略有压缩和色差,以实际体验为准)
至格单色AR展示(非合色方案,手机拍摄效果整体更好)
歌尔光学展示的基于JBD最新Cube方案全彩光引擎+衍射光波导模组表现出色,搭载的全彩Micro-LED光引擎体积仅0.2cc(立方厘米),重量0.5g,可实现6000 nits的峰值入眼亮度,可以适应室内外各种场景,现场体验,室内环境下,彩虹纹几乎不可见,AR成像效果逼真。
本次光博会,瑞声科技联合Dispelix推出了基于刻蚀工艺的单层彩色AR光波导解决方案。据悉,该产品可适配市面上大多数光机模组,波导入瞳直径为4mm,视场角为25度,出瞳距离为18mm,亮度效率为1500 nits/lm,MTF为50%@13 lp/degree,透过率为90%,尺寸为 60×41mm,厚度为0.7mm,重量为4.7g。
瑞声科技 XR 业务总经理陶洪焰告诉VR陀螺:“我们今年的推出的AR光波导产品将厚度降低到了0.7mm以内,重量降低到了4g左右,且大幅提升了亮度效率,降低了彩虹纹干扰,提供了更好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预计接下来一年会有4-5个相关客户合作产品露出。”
图源:光博会
几何(阵列/反射式)光波导方面,理湃光晶、谷东智能、首镜科技等带来了相关解决方案。其中,理湃光晶展示的消费级AR光引擎LCTA50搭配0.8cc全彩光引擎,分辨率为1440×1080,得益于二维波导方案,FOV可达50度。目前几何波导的「拼接感」依旧可见,不过已然弱化许多,整体显示效果较好。
手机拍摄图片,略有压缩和色差,以实际体验为准
理湃光晶合伙人 李雨雪在「AI · 光启新元|第六届中国AR技术应用高峰论坛」中表示:“几何光波导主要是利用光的全反射传输原理。几何光波导分为三个区,耦入区和传输区以及耦出区,因此整个光路对于光的损耗基本为零,现阶段FOV 30度的衍射方案常用的高折光学玻璃是1.8 折射率或者是更高 碳化硅材料2.6 折射率,但几何光波动仅需用1.6 左右的材料即可以实现FOV 60度,1.6左右的材料实质就是普通的光学玻璃,在材料稳定性、成本以及加工成熟度上都可得到充足的验证。”
此外,也有部分成本更低成本的AR光学方案。如多普光电展示的AR光学引擎(智能镜框),通过上镜框显示,反射到下镜框反射面再入眼的技术路径,实现了一种特别形式的「AR」,并且价格仅为68元。
同样区别于主流光学方案,光峰科技本次与谷东智能合作推出了一拖二的LCoS+PVG光波导的光学方案,可实现单目分辨率为640x200,25度的FOV。据称采用该光学解决方案的AR眼镜的终端价格可压缩至1500-2000元区间。
本次光博会上,形意智能与鸿石智能、尼卡光学合作,正式推出了面向全球重磅发布划时代产品——售价仅 999 元的「AR99智能眼镜」,将AR眼镜的消费级市场门槛拉到了「红米」门槛。
在材料革新方面,玻璃、树脂、碳化硅三大主流基底材料各显神通。据悉,树脂目前的折射率为1.5-1.7,玻璃为1.7-2.2,2.0左右较多,碳化硅最高可达2.7。碳化硅(SiC)以其超高折射率特性脱颖而出,成为本届光博会的技术焦点。2024年,基于碳化硅材质的光波导开始崭露头角,而今年可以说是各家厂商进一步布局优化,以及小批量落地的一年,但碳化硅的成本依然不可忽视,单片波导片成本高达数千元,目前还很难真正走向消费市场。
歌尔光学展示的碳化硅刻蚀全彩衍射光波导F30Se,在30度FOV下实现了高对比度与高色彩均匀度,通过全贴合工艺将镜片总厚度压缩至0.65mm,重量仅3.5g,据称刷新了行业轻薄纪录。广纳四维展示的C45C碳化硅全彩刻蚀波导同样表现亮眼,厚度仅0.7mm,重量3.7g,亮度达到800nits/lm。本次光博会上,Coray Air2作为广纳四维碳化硅波导技术的代表性应用成果也在现场首次亮相。
Coray Air2实拍效果(手机拍摄视频,略有压缩和色差,以实际体验为准)
最后,今年PVG体全息波导也有较高的亮相频率,并且已经开始扮演AR波导价格屠夫的角色:
立讯精密展台展出了一款单绿色体全息波导AR眼镜云雀2.0,采用高通AR1+恒玄2800的芯片方案,波导来自南京平行视界;谷东智能与光峰科技在现场召开了联合发布会,展示“PVG一拖二波导+LCoS”AR光学解决方案,据悉终端产品价格有望下探至1500-2000元区间。形意智能推出旗下最新AR眼镜AR99,采用PVG波导+Micro-LED,价格已经来到了999元。
体全息光波导同样是AR波导的一项重要技术路线之一,它利用体全息光栅来耦合和传输光,由于它不需要像SRG波导一样利用半导体设备进行加工,因而在规模量产方面具有很大成本优势。不过,它也面临着一些诸如稳定性、寿命不足等问题。
基于今年光博会展出来看,PVG波导可用性其实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南京平行视界透露,其应用于立讯精密眼镜云雀2.0上面的最新PVG波导技术取得了三大突破:
材料体系的创新突破: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液晶聚合物材料,实现了对可见光波段和视场范围的更广覆盖与高效调控,为核心光学性能的提升奠定了材料基础;
制备工艺的重大革新:引入高精度单光束曝光技术与区域化喷墨打印工艺,在提升制备效率与一致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工艺复杂性与综合成本;
设计范式的全面升级:依托自主构建的高速仿真平台,实现了器件的快速迭代与性能优化,极大缩短研发周期并拓展了设计自由度。
而谷东智能最新方案采用了其第四代PVG体全息光波导技术,据悉攻克了规模化生产中的诸多难题,让自研PVG光波导在光效上提升了300%,透过率>90%,且最大可支持70度超大视场角均匀显示,长时间佩戴无眼部负担。这些核心指标均达行业顶尖标准,也使得第四代 PVG 体全息光波导在光效、视场角、显示方面对比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光波导技术均具显著优势。
总的来看,今年可以视为PVG波导逐步立足的一年。
图源:谷东智能
1、大尺寸4K Micro-OLED等风,小尺寸产品寻求场景突破
今年共有8家Micro-OLED厂商参展,不可谓不卷,再叠加MR/VR头显市场受挫,一些展商向笔者大吐苦水。
Micro-OLED此前多用于枪械瞄准镜、相机取景器等领域,在消费市场,Micro-OLED则适用于MR头显、BB眼镜等产品。早些时候元宇宙概念爆火叠加Vision Pro发布,让很多厂商对MR抱有较大期待。只可惜今年相关市场不温不火。
今年各家都有展示1.35英寸 4K级Micro-OLED屏幕,但是重点已经从去年的“有没有”变成了如今的“有没有人用”。4K Micro-OLED目前最合适的落地场景仍是MR,但是消费市场反馈一般,给人一种有力没地方使的感觉。如果再观察光博会的Pancake、MR整机产品等,其出现频率相较于去年都低了很多。不过今年Vivo发布了Vivo Vision(虽然并未上市);接下来三星MR头显也即将到来,据称苹果第二代MR头显也将在2027年上市,所以几乎所有的Micro-OLED企业都在等新的一轮MR头显大潮。
至今为止,在VR/AR领域Birdbath仍是Micro-OLED出货最多的领域(无人机头显除外),针对Birdbath眼镜市场,视涯科技则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的0.6英寸Micro-OLED,内置该面板的Birdbath光学模组PPD可达到51,FOV 43.5度,模组重量8.6g。据了解,视涯接下来还将基于这款面板结合Pancake光学以及VST(Video see through)实现“低配版”AVP,用更具性价比并兼具体验的方案进一步打开MR头显市场。
在等待起风之余,厂商间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场景,比如AI AR眼镜。虽说Micro-OLED应用于轻量化AI AR眼镜,在亮度、体积等方面会有一定不足,不过另一方面,它的全彩化、价格等优点其实也不容忽视。“全彩Micro-OLED比合色Micro-LED价格相差近10倍!”“Micro-OLED透光率更高,能到30%左右”......这些是部分厂家给笔者的反馈。
为了迎合AI眼镜的特性,今年的Micro-OLED屏幕具有很明显的往小、往高亮“卷”的势头,如视涯科技0.23英寸屏,昀光科技的0.13英寸屏,芯视佳的0.23英寸屏等,很多产品的亮度甚至可以达到15000nits以上。参考影目Air 3,Micro-OLED配合光效更高的阵列光波导,也具有不错的可用性。国兆光电、芯视佳等也在现场展出了Micro-OLED+阵列光波导的模组,供嘉宾体验。
2、单色0.13英寸成标品,Micro LED需求翻倍增长,全彩Cube方案成短期共识
与Micro-OLED对照的是,AI AR眼镜热度走高,作为其最佳显示解决方案的Micro-LED今年仍然备受关注。今年光博会共有4家Micro-LED展商参展,并且这几个展台的人流都非常多。
如今单色Micro-LED已经十分成熟,不少厂商都能拿出可量产的解决方案,并且大多以0.13英寸为主。随着Rokid Glasses、Even reality、星纪魅族MYVU等单色AR眼镜以及雷鸟X3 Pro全彩AR眼镜市场进一步扩大,Micro LED的需求显著提升。据JBD称,其截止到9月已经完成全年销售目标,近几年的销量都呈倍数增长,其在合肥的生产线如今面板产能已达到单月100万,全年超过1000万。但是光机产能仍然不足,所以导致了Rokid Glasses供货不足,黄牛市场价格甚至炒到了4000元以上。
在全彩Micro LED上,各家的全彩路线不尽相同,Cube合色和单片全彩是主流的两种方案,只是今年单片全彩相对声量较小,量产仍是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虽然在单片全彩上一直在持续推进研发,但JBD今年主推Cube合色方案,其认为未来2-3年Cube合色将会是全彩最佳方案,不论是从量产能力还是性价比上。其今年新发布的蜂鸟Ⅱ,基于X-cube合色,采用0.1英寸Micro-LED微显示屏,模组体积仅0.2cc(立方厘米),重量也只有0.5g,视场角25度,分辨率500×380,像素密度达6350 PPI,并且支持最高480Hz刷新率。JBD 表示,该方案相比之前的方案可大幅缩小光机体积以及减轻产品重量,同时价格仅比单色方案提升20%-30%。据了解,目前已有企业基于该模组研发全彩AR眼镜,重量可控制在42g左右。
JBD展台基于0.2cc Micro LED光机的AR眼镜
鸿石智能也推出了全新的合色方案光机——极光耀影XC6,拥有超过250万nits的合光亮度,能效达到8LM/W。受益于量子点材料的窄半峰宽特性,该光机色域达到109.89% NTSC、114.37% DCI-P3和155.15% sRGB的覆盖率。此外,鸿石也展示了单片全彩微显示光芯片AC3,0.12英寸,分辨率320*240px,亮度200万nits,使用量子点色转换(QDPR)技术。它不是简单地将量子点涂覆在芯片上,而是将量子点材料与光刻胶(Photoresist)结合,通过半导体光刻工艺在晶圆上实现纳米级的精准图案化。
镭昱此次也展示了基于量子点光刻技术的PowerMatch® 1系列Micro-LED,屏幕尺寸为0.13英寸,实现4微米超小像素间距,Micro-LED像素密度高达6350PPI。目前峰值全彩亮度达到50万nits(白平衡下),可为全彩光引擎提供0.7lm的光通量输出,108.5% DCI-P3的广色域和高色纯度可呈现丰富画面显示。据称,搭载了0.13英寸PowerMatch® 1全彩微显示屏的全彩光引擎,体积仅为0.18cc。此外,诺视此次在现场也展示了0.39英寸的基于垂直堆叠的单片全彩产品,采用Micro-OLED背板。
目前全彩方案不尽相同,也均有其优缺点,很难说孰好孰坏,如合色路线需要三块屏,成本更高,但是解决方案相对成熟;垂直堆叠等方案亮度高,但量产还没那么快......不过,几家在短期内对于Cube方案的成熟度和性价比基本达成了共识。
当然,在Micro-OLED和Micro-LED以外,LCoS也在本次光博会上受到关注,由于Meta下一款消费级可能采用几何光波导+LCoS方案,如FOCALIGHT的FL-A30S,据称亮度可达到2.5lm@0.2W,体积为0.7cc,分辨率720*720px,可实现30度视场角,光机重量1.7g。
在Apple Vision Pro发布之后,大尺寸单眼4K Micro-OLED+Pancake折叠光路的VR/MR光学方案一度被行业追捧,成为标杆。不过,伴随着其产品出货量不达预期,以及本身技术成本门槛较高,市场以及产业也随之“降温”。
本届光博会上,VR/MR Pancake光学方案展示数量大幅减少,但相关技术并非停滞不前。歌尔光学通过改进的曲面贴膜工艺,推出了星际C51 Pancake模组,整体视场角提升了15度。同时,针对更小尺寸的VR/MR观影市场,歌尔光学还推出了"星河LE52" Pancake模组。
初创公司安一矩阵则在现场展示了一款颇为硬核的VR头显原型,这是一款搭载Windows 11系统的XR一体机,支持800万像素摄像头VST透视实现MR效果,处理器采用AMD Ryzen 7 7840u+英伟达4060的组合,玩家在现场可基于头显畅玩黑神话悟空,不同于其他头显的云串流,它基于本地运行,不过设备需要外接电源使用。由于基于PC系统,它也能运行一些电脑应用以及SteamVR游戏等。现场展示的头显采用2.56英寸Fast LCD显示屏+Pancake光学,笔者了解到,产品可能会在明年Q2正式量产,后续会新增透视功能,价格可能约为Vision Pro的三分之一。(注:量产版参数会有一定调整)
从整体市场表现来看,VR/MR产业正在经历理性回归,技术发展重心从追求极致性能转向平衡成本与体验,寻找更具商业化前景的技术路径。
以下为2025光博会XR相关展位更多详细内容,以下企业均按展馆、展位编号排序:
凤凰光学与中电海康的智能穿戴联合展台上,带来了多款XR/AR光学方案:包括“随身大屏”AR眼镜方案、超薄VR模组、超微型光机等。
其中“空分光导BM”是业内首款量产“一拖二”AR大屏光学方案,使用单块高清显示Micro-0LED屏实现双目观影功能,0.49"Micro-OLED屏可以实现47度的FOV。“临界光导BP”是具备量产性的轻量化AR大屏光学方案,BP的体积和重量仅为传统BB方案的一半,用0.49"Micro-OLED屏可以实现50度的FOV,且支持屈光度调节(-0D~-5.5D)。
现场还展示了超轻量化运动AR模组,显示屏为0.2"Micro-OLED屏,位置在右侧鼻托处,仅有10度FOV,体积~1.19cc,可显示天气等关键信息,主要应用于骑行、运动场景,该模组可以将运动AR眼镜的重量最大程度降低到40g以内。
舜宇光学携旗下舜宇浙江光学等多个子公司,集中展示汽车摄像头模组、AR光波导及镜片模块等前沿技术与产品。在XR领域,重点展示其智能眼镜核心视觉模组,包括低成本5P高清采图视觉模组、高性能1G4P高清采图视觉模组、低畸变5P高清采图视觉模组和大广角SLAM视觉模组,为各种功能实现提供支撑。
现场还带来了行业首发产品——超小型眼动追踪视觉模组,其特点是微小封装(WLO+Metalens光学件),且具备高解析力(AA工艺),尺寸大小为1.6mm*1.6mm*1.664mm。
舜宇光学特别设置了XR系统解决方案专区,展示了五款AR整机方案,包括星纪魅族、Rokid、奇点临近等品牌的智能眼镜,吸引不少观众前来体验。展台上还特别展示了舜宇光学的AR眼镜和AI眼镜整机方案参考设计,据介绍其AI眼镜重量小于39g,搭载AR1主芯片,支持第一视角拍摄和多模态图像识别功能,深度绑定火山引擎豆包大模型,能通过语音快速获取AI助手反馈。
展台上还带来了多款不同尺寸全彩LCoS光引擎(0.13″和0.23″)、Birdbath光学模组(0.55″)以及适用于各种XR设备的曲贴镜片、胶台镜片、SLAM镜头和折叠式光学模组、具备三轴闭环光学防抖(OIS)功能的光学模组等。
在舜宇奥来的小房间内,还带来了三款基于刻蚀工艺的AR光波导方案,LM3027型号的AR光波导,厚度为0.74mm(1WG + 2CG),视场角达30度(D),重量不足4.3g,眼盒规格是15(H)×10(V)mm²,采用侧入射投影方式,光利用效率超过600 nits/lm;Mercury型号,厚度同样为0.74mm(1WG + 2CG),视场角为20度(D),重量小于5g,眼盒也是15(H)×10(V)mm²,投影方式为侧入射,光利用效率大于2000 nits/lm;Sagi型号,厚度是1.0mm(1WG + 1CG),视场角25度(D),重量小于7g,眼盒规格为12(H)×10(V)mm²,以侧入射方式投影,光利用效率超过1400 nits/lm。
歌尔光学本次带来了Micro-LED全彩显示光机、衍射光波导、AR显示模组、VR Pancake显示模组等多款解决方案。
其中,歌尔光学的碳化硅(SiC)刻蚀全彩衍射光波导F30Se尤为瞩目。据介绍,歌尔光学通过复杂的结构光栅设计,在30度 FOV 下实现了低色差与高均匀度。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F30Se率先在行业内采用镜片全贴合工艺,消除了主流框贴架构中的空气层,将镜片总厚度压缩至0.65mm,重量仅3.5g,刷新了行业轻薄纪录,其大幅提升了光波导镜片的结构强度和佩戴舒适性。
现场体验中,该AR光波导片色彩表现优秀,搭配全彩Micro-LED微显示器,室内强光环境下画面清晰通透,镜片透过率超过90%,整体镜片色彩均匀性较好,边缘清晰,无漏光,彩虹纹几乎不可见,整体光学优化较好。
此外,还有全彩Micro-LED光机+衍射光波导的成熟光学方案。据介绍,该光学模组搭载的全彩Micro-LED光引擎体积仅有0.2立方厘米,重量0.5g,是目前业内体积最小的彩色Micro-LED光引擎。与之匹配的衍射光波导F22Gi,通过低密度玻璃基板、复杂的光栅微结构设计与人因工程优化,在小FOV下将彩虹纹和漏光抑制到了优于部分刻蚀方案的水平,并最终实现6000nits的峰值入眼亮度、漏光低于15%、色差低于0.015,以及控制在单目6g以内的重量。
更多详情,可参考《2025光博会直击:从AR碳化硅到VR Pancake,歌尔光学13款新品亮相》。
在本次展会上,沂普光电参展的产品涵盖了车载显示应用、消费显示应用、工业精密应用、核心光学器件四大领域,全面展示了沂普光电在光电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
其中,针对消费显示应用:展出的3000lm超短焦投影光机、3000lm直投光机及110度 VR双目8K模组,凭借硬核性能与场景适配性成为展位焦点——超短焦光机以 0.18投射比实现近距离投120英寸大屏,现场演示中小户型场景下无需预留长距离投影空间。
110度 VR双目8K模组则以8K超高分辨率消除画面纱窗效应,基于1.35英寸Micro-OLED+Pancake折叠光路,大视场角强化沉浸感,入眼亮度120nits高亮显示,单目模组重量仅为42g。
立讯精密在本次展会展示的多款产品,核心AR眼镜包括全彩AR眼镜和高亮PVG单绿AR眼镜,其中高亮PVG单绿AR眼镜由立讯精密和东南大学、南京平行视界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推出。
据介绍,全彩AR眼镜的核心系统采用“双芯”架构,其主处理器为高通骁龙AR1 Gen 1,并协同一个低功耗协处理器( BES 2800)进行智能调度。在显示方面,它配备了采用Micro-LED与SRG刻蚀技术的双目异显全彩屏,可显示1677万种色彩,镜片透过率达到90%,峰值亮度高达6000nits。其摄像系统搭载了索尼IMX681图像传感器,并支持EIS电子防抖功能。声学配置上,该设备内置了大单元双扬声器和一个5麦克风阵列,配合自研的智能降噪算法进行精准拾音。此外,它通过云端大模型与端侧小模型结合的方式提供AI功能,整机重量控制在60克以下,并支持全天候使用以及边充边用的续航模式。
图源:立讯精密
广纳四维带来了从单色AR衍射光波导到碳化硅全彩刻蚀光波导的一系列AR光学方案。针对碳化硅工艺,带来了多款重磅展品,C45C碳化硅全彩刻蚀波导:实现高色彩还原度与高光效,视场角30度,亮度800nits/lm,厚度仅0.7mm,重量3.7g,满足消费级AR眼镜对轻量化与清晰度的双重需求。同时,Coray Air2作为广纳四维碳化硅波导技术的代表性应用成果也在现场首次亮相。
图源:光博会
在碳化硅波导的更进一步技术上,广纳四维带来了G200GA全贴合光波导,其在工艺层面实现了再次跨越,厚度突破至0.5mm,重量仅2.7g,透过率高达98.5%。结合碳化硅材料的高折射率与全贴合工艺的稳定性,广纳四维也成功推出L30CE碳化硅刻蚀的全贴合光波导,将厚度进一步降低至0.6mm,重量仅3.5g。
广纳四维告诉VR陀螺,相对于去年而言,今年在碳化硅全彩刻蚀光波导上取到了突破性技术进展,相关光学参数全面提升,并实现了技术落地。此外,基于纳米压印工艺的衍射光波导技术更加成熟,目前量产可达50万套。
Mentra带来了基于开源式智能眼镜操作系统,支持实时字幕、通知和人工智能助手等功能。据介绍,Mentra希望打造眼镜设备的安卓系统,并专为持续穿戴、实时人工智能和云原生应用而设计。目前平台已支持Even Realities G1、Vuzix Z100、Mentra Mach1、Mentra Live等智能眼镜。
图源:光博会
多普光电一如既往带来了从光学元器件到XR模组的多款解决方案,更有两款光机产品,简单粗暴。
图源:光博会
理湃光晶带来了多款AR阵列光波导产品。其中,电致变色镜片EC Lens透过率为10 - 80%±5%,雾度≤0.3%,电压1.8V,变色档位可无极调控;还有户外消费级AR模组LPM30,视场角30度,分辨率1280720,显示亮度>2500nits,对比度>250:1,核心优势为小体积、超高入眼亮度、全场景;DLT169产品视场角40度 - 50度,光效>1000nits/lm,Eye box为12mm12mm,Eye relief 18mm;消费级AR光引擎LCTA50,视场角50度,显示亮度>600nit,分辨率1440*1080,核心优势是0.8cc、超高分辨率、全彩大视场。
理湃光晶合伙人李雨雪在「AI · 光启新元|第六届中国AR技术应用高峰论坛」也强调:“我们也在开发LCoS光机,现阶段我们有两款新光机,0.25的光机目前体积1cc,视场角为53 度,是去年24 年年初时候的一款产品,目前我们在工艺上已可实现量产,所以才正式对外开放。另一款是0.24的产品,目前是可实现体积 0.8cc,1080P,也是现阶段行业内做到小体积、大视场的首款产品。”
Gyges Labs展示了AR光学显示模组DigiWindow,以及基于DigiWindow的AI眼镜Halliday AI,以及智能交互戒指。其自研的DigiWindow技术基于视网膜投影原理,创造轻且小的近眼显示光学方案,区别于传统AR眼镜,其光机只要放在上镜框。
官方介绍显示,Halliday AI眼镜适眼亮度1500nits;瞳距支持58毫米至72毫米,屈光度可调范围为远视200度至近视800度;交互控制有镜腿触摸、戒指触摸、物理电源按键,AI部分通过语音交互;无线连接为蓝牙5.3;具备麦克风、扬声器用于音频输入输出;有佩戴检测传感器;AI方面,Proactiva.ai含会议纪要、证伪等实时功能(需搭配手机),软件功能有信息通知中心、翻译等,支持无线下载更新;重量28.5克(加镜片后35克),采用顶尖时尚镜框材质,防水防尘等级IP54;电池常规使用续航8 - 12小时;白色LED灯用于充电、录音灯工作状态提示;充电接口为Type - C、磁吸充电转Type - C(用于戒指);还通过了CE、FCC等多项认证。
深圳市博瑞模型技术有限公司展示了一系列AR眼镜demo和材料,据介绍,该公司可定制专属智能眼镜,涉及AI、AR、VR、MR、XR等领域。业务涵盖手机、耳机、手表手环、个护医疗、消费电子、智能家居、人形机器人等手板定制和开模注塑,能将眼镜从图纸变为实物,运用精密CNC加工技术、硅胶小批量复制模,还有完善表面处理,提供从图纸到产品的全程保密施工及端到端服务,可进行眼镜整机及镜腿、铰链等结构件、外观件的样品加工。深耕智能眼镜行业多年,以小而精的工匠技术辅助从样小批量到成品注塑的产品落地,全程保密、可靠、高效,还具备CNC精密五轴加工、硅胶复模小批量生产、完善的表面工艺上色处理、新品测试组装等能力。
尼卡光学带来了基于AR体全息光波导的两款产品,包括N30G和N30C。其中,N30G镜片类型为单绿,对角视场28度,光效600nits/lm,调制传递函数(MTF)为0.5@7lp/deg,Eye-Box规格16×8毫米(水平×垂直),视距15 - 20毫米,漏光比小于1:140(漏光和入眼图像的亮度比)。VR陀螺现场实际体验,单绿色效果突出,虚像清晰度较高。
N30C镜片类型为全彩,对角视场28度,光效500nits/lm,调制传递函数(MTF)为0.35@7lp/deg,Eye-Box规格16×8毫米(水平×垂直),视距15-20毫米,漏光比小于1:140(漏光和入眼图像的亮度比)。
莲偶科技带来了BB眼镜以及全新头显产品。其中,元宇宙系列Visual - X产品。它重量仅190g,实现超轻量革命;具备4.5K高清色彩显示;支持6DoF,能带来无边界的沉浸体验;还有AI语音助手。产品主体厚度20.1mm(最大38.1mm),材质是PC + ABS镀膜镜片,屏幕规格为2.1" Fast LCD;接口有充电TYPE - C(USB3.0)和6DoF TYPE - C(USB3.0);内存有4GB + 128GB、8GB + 128GB两种,摄像头为13M且带扫码功能,网络支持WiFi 6 + BT5.1,供电电流5V/3A;散热系统采用铜管+ mini风扇 + 鳍片,莲偶戒指支持12个手势,视场角96度,瞳距64mm;近视可在0 - 800度间调节,交互支持虚拟空间戒指手势和6DoF。
Pocket Cinema产品,属于BirdBath一体机类别,为眼镜形态。它具备轻量设计,佩戴舒适;能高清色彩显示;带来沉浸无边界的体验。产品有2个支持立体声的扬声器,屏幕规格是0.61"2 - OLED、1920×1080*2 Real RGB,刷新率最高120Hz,重量约64g(含电池±20g),视场角43度,采用BirdBath光学方案,瞳距63mm,工作功耗2W。按键为三键控制,支持3D(兼容苹果侧折3D片源内容,支持一键2D/3D切换),有低蓝光 + 无频闪的护眼认证(符合莱茵技术标准),鼻托调节支持2档调节。
鲲游光电带来了“梦蝶”、“扶摇”和“撄宁”“玉璋”等六个系列产品,覆盖单绿Micro-LED、全彩Micro-LED微显示器技术,材料上也有玻璃和树脂可选,拥有纳米压印与刻蚀工艺两种量产工艺。
其中,鲲游光电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 - 玉璋系列的YZ - C20 - B01,视场角为20度,宽高比是4:3,中心波长方面,R为635、G为527、B为460,Angleα是0度,Angleβ为9.30度,输入大小4.30mm,虚像距离为无穷远,出瞳距离20mm,出瞳大小12mm(H)×10mm(V),眼盒中心位置相对输入中心位置是34.20mm(X)×9.34mm(Y),次为1600nits/dm,MTF达55%@66c/dp/dcg,对比度60:1,颜色均匀性0.05 rms dtv,尺寸为58.98mm×38.39mm,材质是Polymer,波导层数量为单层,厚度1.78mm,重量3.79g。
图源:光博会
在由VR陀螺与CIOE中国光博会联合主办的「AI · 光启新元|第六届中国AR技术应用高峰论坛」中,鲲游光电高级研发总监楼歆晔表示:作为波导供应商,鲲游十分尊重客户的自主选择,在此前提下寻求最合适的全局最优解。但由于其复杂性,要求每位客户都明智地权衡光波导的各项技术确实存在很大挑战,所以基于多年的实战经验,鲲游准备了六大“标准套餐”。
此次光博会其带来了最新的“梦蝶”二代,它采用了低密度玻璃,在25度的视场角范围内实现可1300nits/lm的高效率,和不错的颜色均匀性。另外,还带来了“撄宁”系列以及最新的“玉璋”系列。“玉璋”系列采用树脂材料,在20度的视场角上可实现1600nits/lm的高效率。
图源:鲲游光电
鸿石智能展示了多款Micro LED微显示解决方案,包含新一代全彩色合光光机——极光耀影XC6,0.61''的极光A7、单色0.12''的极光A6微显示屏。
其中,极光耀影XC6拥有超过250万nits的合光亮度,能效达到8LM/W。受益于量子点材料的窄半峰宽特性,该光机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宽色域,高达109.89% NTSC、114.37% DCI-P3和155.15% sRGB的覆盖率。针对红光发光不稳定的行业痛点,鸿石智能给出了强有力的数据:在70℃的高温工作环境下,红光亮度衰减小于10%;经过1000小时的连续高强度工作测试,红光亮度衰减同样在10%以内,并且鸿石智能通过其QDPR技术在红光亮度上首先突破了200万尼特。
该光机仅有0.35cc的超小体积,让AR眼镜的设计师们能够摆脱传统显示模组的束缚,将显示单元集成到更小、更轻、更具时尚感和佩戴舒适度的镜框中。更多产品详情,请参考《超250万nits亮度,鸿石智能「全彩Micro-LED光机」极光耀影XC6正式发布》
图源:鸿石智能
深圳见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基于AR眼镜的眼动追踪解决方案。据称,Ganzin Aurora 眼球追踪解决方案通过大幅改进集成可能性,采用更小、更高效且用途广泛的设计,可用于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智能眼镜。Ganzin Aurora 眼球追踪解决方案降低了可穿戴设备集成视线控制和行为分析功能的门槛。
Ganzin Aurora IIS 解决方案在一个紧凑的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中集成了一个神经处理单元(NPU),尺寸仅为 2.3×5.6 毫米。该 NPU 直接处理来自传感器的眼部图像,并通过 SPI 或 I2C 接口将眼球追踪数据传输到主机。它与两个微型眼部摄像头(1.6×1.6×2.3 毫米)和两个超小的红外发光二极管(IR - LEDs,1×0.5×0.45 毫米)配合使用,支持 850 纳米和 940 纳米无眩光眼球追踪解决方案。在效率方面经过精心设计,它能减轻主机系统级芯片(SoC)的计算负担,同时确保超低功耗。此外,该方案还有一个卖点是容易跨平台。不止AR1,它同样支持紫光展瑞、Rockchip、恒玄等平台。
至格科技展示了全新的单层全彩的AR衍射光波导模组SID25A-ME,采用全彩Micro-LED+衍射光波导方案,以玻璃为基底,FOV为25度,亮度为4000nits,波导片光效为1000nits/lm,厚度为0.8mm。
图源:光博会
SIDW20C(AR衍射光波导)颜色为单绿,视场角为25度,基底是玻璃,光效为1000nits/Lm,厚度是0.7mm ;SIDW20C-MC(AR衍射光波导模组),光机类型是Micro-LED,视场角为25度,颜色是单绿,基底为玻璃,亮度为6000nits ,整体彩虹纹优化较好,现场体验亮度较高,AR信息显示清晰。
首镜科技展示了多款ToB、ToG、ToC的AR眼镜、MR头显和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中,头戴式T100产品兼容安卓生态,搭载AI视觉识别模型,采用全新TOP down光波导显示模组,拥有1080P高清全彩显示效果,配备4800万像素级摄像头,支持语音、手势、瞳显、按键多模态交互。在设计上,采用分体式结构,基于全新人体工学设计,轻柔贴合,久戴不累。该产品适用于工业场景,可进行缺陷检测(借助AI算法识别)、自动拾取工业传感器数据等,还依托工业级数据库,能助力SOP操作流程落地以及AR技能培训开展。
图源:光博会
大师级探索版K100具备亚毫秒级显示延迟、可虚实融合空间自由切换、星光级夜视能力、长续航且不发烫、能实现>500米超长距离探测、有多源信息融合显示能力、可自主可控,搭载T52光波导显示模组,拥有1080P高清全彩显示等优势。在结构上,采用护目镜结构,可强力抵御物理伤害,还具备红外成像和微光夜视功能。
tooz是蔡司收购的一家德国光学公司,本次带来了基于AR平面光波导的屈光解决方案——推拉镜片,以及基于曲面光波导的屈光解决方案,屈光方案可适配-10到+4的屈光调节。
此外,tooz还展示了自由曲面和处方集成的弯曲波导光学系统,其能够将波导融合在屈光镜片中,不需要额外贴合屈光片,并且重量控制在了40g以内,可以提供一整天的佩戴体验。该光学方案虽然很好地解决了屈光问题,但问题也非常明显,其Eye-box非常小,同时视场角也仅有15度,所以其使用场景非常有限。
谷东智能展示了整机及模组、阵列光波导、体全息材料等多个不同业务模块的技术和产品。其中,H2025G为单绿PVG光波导模组,搭载了0.18cc Micro-LED光引擎,Eye-Box为18×10mm,出瞳距离为18mm,视场角FOV:25度,入眼亮度> 2000 nits。
M2026N 侧向阵列光波导模组,具备高对比度、高透率、高光效、高亮度、全彩等优势。其视场角为26度,采用0.23"OLED显示屏,分辨率达640x400,帧率是60Hz,像素大小7.8um,出瞳距离15mm,虚拟成像尺寸为87"@5m,对比度为100000: 1,光学畸变小于1%;同时,透过率超过80%,模组重量在10.2g~12g之间。
H2030C为全新全彩PVG光波导模组,采用DLP光机,Eye-Box为19x17mm,出瞳距离为18mm,视场角FOV :30度,入眼亮度>1200 nit。
此外,谷东智能还与光峰科技(688007.SH)在光博会(CIOE)上还举办了联合发布会,正式推出业内首创的“LCoS(硅基液晶)+PVG光波导”的“一拖二”AR眼镜光学解决方案,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10000台采购订单,有望将终端产品价格拉至1500-2000元区间。
在光机方面,该方案以光峰科技“单光机驱动双目显示”为核心架构,采用谷东智能研发出的第四代PVG体全息光波导技术。在本次发布会上,光峰科技同步推出两款LCoS AR光机——蜻蜓G1与彩虹C1。
蜻蜓G1光机采用的LCoS模组的单目分辨率为640x200,视场角(FOV)约25度且支持定制化调整,虚像距约为5m,颜色上采用单色(绿色),搭配大于500:1的FOFO对比度。在形态与功耗控制上,蜻蜓G1光机单目体积约为0.35cc,典型应用场景下,单目光源功耗约为55nit/mW,100%APL总功耗约为100mW(双目总功耗+硬件功耗)。
光峰科技推出的彩虹C1 RGB全彩LCoS 光机,支持单目和双目AR显示方案,还能适配拍摄全彩 AR 场景。视觉表现上,分辨率有640x480或960*720可选,画面清晰;视场角约30度,虚像距约5m。色彩采用RGB全彩设计,亮度≤3lm,FOFO对比度超400:1,体积约0.8cc。
深境智能成立于2025年6月,系华盛昌(002980)旗下企业。本次光博会带来了一款ToB产品,以及一款ToC产品。深境智能告诉VR陀螺,其ToC产品目前仅为展示,产品将于2026年Q1季度发布。
ToC产品为深境 X1。这款眼镜搭载了采用新工艺制程的双动态核主控,具有超低功耗的特点。它配备了64GB的大容量内存,并拥有一颗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支持EIS电子防抖功能。在显示方面,它采用了双目衍射光波导方案,视场角(FOV)为30度,镜片厚度仅为1.26mm,并配备了640*480P分辨率的单绿色Micro-LED显示屏。这款眼镜集成了丰富的传感器,包括G-sensor、陀螺仪、环境光传感器(ALS)、距离感应器(Psensor)、触控板(TP)以及佩戴检测传感器。音频系统则由一个4麦克风阵列和两个扬声器组成,并辅以智能语音算法。连接方面,它支持2.4G/5G双频Wi-Fi和蓝牙5.4。此外,它还配备了295mAh的可拆卸电池,并支持磁吸充电。
TOB产品是深境 A1。这款眼镜搭载了一颗20nm制程的十核心64位处理器,配备了3GB的运行内存(RAM)和32GB的存储空间(ROM)。它拥有一颗800万像素并支持自动对焦的摄像头。其光学方案为偏振全反式,可实现双目投射,视场角(FOV)达到32度。显示方面,它采用DLP显示屏,能以60Hz的刷新率显示845*480P的RGB全彩画面。网络方面,深境A1支持4G全网通(FDD/TDD),理论上行速率150Mbps,下行速率300Mbps。它内置了G-sensor、陀螺仪、电子罗盘和气压计等多种传感器,并支持北斗+GPS双模定位。电池容量为两块450mAh电池。整机采用ABS材质,重量低于135克。
川森达可提供一站式XR+AI智能眼镜ODM,本次带来了包括VR/MR智能眼镜、AR智能眼镜、AI智能眼镜、VR相机/3D相机等解决方案和产品。
VR/MR智能眼镜上,据称其一体机首创国产双芯片(GPU集联)方案,延时不超10ms;具备Micro-OLED高清显示,单目有2.5K/4K规格,Pancake FOV达100;VST方案下,单目2K,FOV为115,能实现1:1模式人眼视角;还有6Dof + TOF + 空间协处理芯片,搭配4*VGA摄像头,可无死角手势识别;空间定位精度达到亚毫米级。
图源:光博会
展会上,耐德佳带来了XR光学解决方案矩阵,满足全球客户多样化需求。其中,本次展会中的重磅展品为自由曲面波导光机,创新融合自由曲面光学系统与波导投影技术,突破性轻量化设计,使光机体积大幅压缩,同时增强光学效率并优化杂散光控制能力,显著提升成像均匀性与边缘清晰度。
其模块化架构兼容主流波导技术方案,可适配阵列波导、表面浮雕光栅波导及全息波导等多种显示系统,为AR/VR设备提供更高透光率与更真实的色彩表现,推动近眼显示设备向轻量化、高精度方向突破。
图源:耐德佳
JBD是国内头部Micro-LED厂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消费级AR眼镜中都能看到JBD的影子,光博会现场,JBD可能也是最受关注的Micro-LED展商,展区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JBD展出了旗下的“蜂鸟”系列光引擎,其中蜂鸟Mini Ⅱ为单色显示,曾在去年发布,体积0.15cc,重量0.3g。更值得关注的是,光博会期间,JBD还发布了基于X-cube合色方案的蜂鸟Ⅱ,产品在体积重量方面持续突破,基于0.1英寸Micro-LED微显示屏,模组体积来到了0.2cc,重量也只有0.5g。分辨率500×380,像素密度达6350 PPI。此外,蜂鸟Ⅱ刷新率也由初代的75Hz升级为了自适应刷新率,最高480Hz,这有利于改善画面闪烁,快速运动场景的色分离等问题。
其他方面,JBD还展出了其基于全彩双目显示的眼镜开发套件,JBD指出套件旨在帮助终端厂商快速完成轻量化与全彩显示AR眼镜的产品定义、显示效果预览、功能验证与软件调试,有效缩短开发周期,加速彩色AR眼镜的商业化落地。
国兆光电是央企中国电科第五十五研究所下属单位,现场展出了0.3英寸、0.65英寸、1.3英寸等Micro-OLED模组。其中0.65英寸款是其最新展品,屏幕分辨率达2560×1440,彩色高亮款亮度可达6000nits。
0.3英寸的微显示屏于今年4月推出,重点面向于轻量级AI眼镜,屏幕分辨率1280×720,采用叠层OLED器件结构,亮度超过10000 cd/m²。国兆光电现场还同步展出了一款基于0.3英寸屏+阵列光波导的AR模组GZ030MCC01,FoV 30度,眼动范围9×6 mm²,资料显示其入眼亮度可达1000nits。
视涯是国内Micro-OLED领军企业,其解决方案已广泛用于雷鸟创新、大疆、字节跳动等知名企业。视涯展出了0.32英寸、0.49英寸、0.6英寸、1.03英寸、1.35英寸等多款Micro-OLED微显示屏。
此外,今年视涯还展出了多款配备Micro-OLED的光学模组,其中一款为“0.6英寸Birdbath双目光学模组”,PPD达51度,FOV 43.5度,模组重量8.6g。另一款“1.35英寸 Pancake双目光学模组”,分辨率为3552×3552,95度超大FOV,37.4 PPD。光学采用3P Pancake,体积小巧,厚度仅15.42mm。据悉会在下半年量产。
Micro-LED厂商镭昱在全彩路线上聚焦于量子点光刻(QDPR)方案,现场展示了其0.13英寸全彩Micro-LED微显示屏PowerMatch 1以及全彩光引擎。其中微显示屏全彩分辨率320×240,像素间距4μm,像素密度6350PPI,峰值全彩亮度可达到500000nits(白平衡)。此外,其全彩光引擎在体积方面也可圈可点,光机体积仅有0.18cc,重量0.5g。
笔者了解到,基于量子点光刻的单片全彩Micro-LED相较合色方案在成本上具有很大优势,全流程标准半导体工艺生产效率更高,在未来有极大的降本空间。另外,镭昱的部分客户眼镜已经处于原型机阶段,最快可能会在年底前推出。其他方面,今年镭昱还在展台展示了一款使用了自家屏幕的AR眼镜样机,设备结合使用了SRG衍射光波导。
Micro-OLED厂商昀光科技现场展出了从0.13英寸到1.32英寸等多款微显示屏。企业具备屏体制造及驱动芯片研发等能力,屏幕使用了独家的场堆叠发光技术,据悉有利于消除屏幕运动模糊等问题。
今年昀光科技展区重点展示了面向AI眼镜的高亮Micro-OLED,其最小屏幕尺寸规格可做到0.13英寸,分辨率640×480,显示区域尺寸2.64mm×2.02mm,亮度可达50000nits。另外现场还有一款0.71英寸的屏幕,1920×1080全彩,其同样可以应用于AI眼镜上面。
企业聚焦于单色/全彩Micro-LED显示芯片开发,全彩方案瞄准于VSP(垂直堆叠像素)路线。现场展出了0.06英寸、0.13英寸、0.39英寸等多款微显示屏。
其中0.06英寸款包括红绿蓝三色,分辨率540×280,像素密度出色,高达10000PPI,像素尺寸来到了2.5μm。此外,企业还在开发0.13英寸、0.39英寸全彩屏幕,后者在现场有展出,分辨率1024×768,像素尺寸7.5μm。0.13英寸款分辨率640×480,峰值亮度可达到百万级。
笔者了解到,VSP全彩方案在像素密度以及亮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诺视科技也认为这是终极方案。随着诺视科技今年3月一期量产线的建成,企业已经具备每月K级的出货量,屏幕在亲爱的翻译官AR眼镜上有所应用。至于彩色屏幕,据透露会在今年Q4进行小批量量产。
熙泰科技集中展示了覆盖0.23–1.35英寸的多款Micro-OLED微显示屏,并搭配光机、眼镜等客户产品,供观众现场体验。
其中,0.61Q新品具备 2560×1600分辨率、5000PPI、亮度高达8000nit,在兼顾高PPD与大FOV的同时,为AR设备打造下一代旗舰级AR眼镜提供显示支持。
同时,0.23英寸 640×400 产品适配光波导方案,面向信息提示等轻交互场景;0.49英寸 1920×1080 与 0.68英寸 1920×1200 产品结合 BirdBath 光学模组,是当前AR眼镜的主流显示方案;1.35英寸 3552×3840 产品则搭配 Pancake 光学模组,在VR/MR头显中实现高分辨率与沉浸式显示体验。
图源:熙泰科技
芯视元聚焦于LCoS显示芯片、Micro-LED/Micro-OLED驱动背板等产品开发,现场展出了从0.13英寸到0.69英寸等多个型号的LCoS屏幕,其适用于微投影、XR等领域。其中最小一款LCoS屏幕尺寸只有0.13英寸,分辨率640×480,刷新率可达200Hz,像素间距4μm×4μm。0.69款分辨率可达1920×1080。目前企业的LCoS屏幕在耐德佳、歌尔等产品/原型上面有应用。
除LCoS外,新视元还在做Micro-LED/Micro-OLED驱动背板,相关方案已经服务于不少屏厂,其背后依靠企业的半导体COMS技术。考虑到微显示屏良品率、投入等问题,芯视元还没有做屏幕的打算。
睿显科技是国内Micro-OLED厂商,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医疗等领域,不过近年来也在慢慢靠着XR等消费市场拓展。企业现场展出了0.23英寸、0.39英寸、0.6英寸、0.71英寸、0.96英寸等多款Micro-OLED微显示屏。
其中0.23英寸、0.96英寸款是其最新产品,0.23英寸款分辨率640×400,全彩亮度3000nits。0.96英寸款分辨率1400×1050。除了微显示屏外,现场还展出了一些搭载了Micro-OLED的夜视仪、AI眼镜等设备。
笔者了解到,睿显科技有计划将其产品拓展到AI眼镜市场,Micro-OLED亮度虽然不及Micro-LED,但在室内场景已经能够满足使用,它的像素点、尺寸可以媲美Micro-LED,并在全彩、价格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Micro-OLED厂商宏禧科技现场展出了0.39英寸、0.6英寸、0.7英寸、1.33英寸等数款微显示屏,产品适用于军工瞄准镜、Birdbath眼镜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中1.33英寸版本分辨率达3840×2160,亮度典型值达1200nits。
除了微显示屏外,现场还展示了微显示屏驱动芯片方案能力,介绍指出芯片可实现16bit灰度可配,使用单线协议传输,并支持数据双通道断点续传。
芯视佳是一家屏幕开发商,聚焦于Micro-OLED以及柔性OLED,现场展示了多款微显示面板以及终端产品。
关于Micro-OLED,展区亮相了0.23英寸、0.49英寸、0.49英寸等多款Micro-OLED微显示屏,其中0.23英寸款适用于AI眼镜,屏幕还配合阵列光波导做了演示。0.23英寸屏幕分辨率640×400,亮度达5500nits。
值得关注的是,芯视佳今年启动了AI眼镜ODM服务,现场问询的人很多。介绍指出,企业的眼镜ODM能力包括了软硬件开发以及AI算法生态等。
梦显电子是清越光电子公司,企业聚焦于Micro-OLED微显示屏生产研发。现场展出了0.23英寸、0.38英寸、0.71英寸等多款微显示屏。值得一提的是,现场有一款1.3英寸、3552×3840分辨率、亮度达2000nits的Micro-OLED屏幕,由天宜微与梦显科技合作开发而来,据悉屏幕已向客户送样,有望在明年Q2量产。
除屏幕模组外,现场还展示了两款基于自家屏幕方案的AR眼镜产品:传音AR眼镜、天趣星空T2,两款产品均采用了其0.71英寸1920×1080屏幕。
这是国内的一家智能眼镜ODM厂商,现场展示了BB眼镜/主机、AR眼镜、工业安防眼镜等原型产品。
笔者现场体验了一款配备了Micro-OLED+光波导方案的AR眼镜原型,产品采用瑞芯微芯片,搭载960毫安电池,显示亮度最高可达到1000nits,不过佩戴起来会相对笨重。此外,企业透露还在开发基于君正方案的低价款AI眼镜。
这是一家裸眼3D显示设备开发商,现场展出了旗下的多款裸眼3D光场显示屏,其中最大的产品达到了86寸,小尺寸产品中有一款13.3寸安卓裸眼3D一体机。
相较于去年,今年展区新增了裸眼3D全息立体画(含32寸、7.9寸),笔者了解到,这是一款高度定制化的设备,图案内容不支持更换。产品适用于博物展览、艺术作品及定制化高端人像展示等场景,它的优势在于具有100度超大裸眼3D视角,走量的话价格在数千元区间。
微瑞光学业务涵盖车载、XR、光通信等。对于XR,现场只有海报展示,并没有太多相关展品展出。笔者了解到企业具备Pancake、衍射光波导等研发生产能力,其背后结合了企业的核心贴膜能力。对于衍射光波导,企业正在探索基于膜片大面积压印再贴合到基板上的路线,这在效率以及成本方面相较于常规压印方案会有较大优势。
其他方面,企业还展示了一款适用于教育场景的远像屏设备,它能让书本等画面投射到数米外的虚像中,从而提供良好的护眼效果,该产品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体验。
这是一个国家级新型显示孵化器,现场展品众多,涵盖了量子点显示器、电子纸、Pancake光学模组等。笔者了解到,已经有企业在探索0.05英寸超小型Micro-LED屏幕、0.007CC的AR光引擎等,虽然距离真正量产还有一定距离,但技术确实在不断突破中。
另外,初创公司安一矩阵在现场展示了一款颇为硬核的VR头显原型,这是一款搭载Windows 11系统的VR一体机,处理器采用AMD Ryzen 7 7840u+英伟达4060的组合(量产版参数会有一定调整),玩家在现场可基于头显畅玩黑神话悟空,不同于其他头显的云串流,它真正基于本地运行,不过设备需要外接电源使用。由于基于PC系统,它也能运行一些电脑应用以及SteamVR游戏等。
笔者了解到,产品可能会在明年Q2正式量产,后续会新增透视功能,价格可能约为Vision Pro的三分之一。企业最初瞄准的是PC掌机,“VR掌机”是其最新探索方向。
瑞声科技联合 Dispelix 推出的单层彩色光波导镜片,实现了轻薄镜片、高画质与高亮度的平衡,满足了用户多应用场景需求,让轻薄高清的佩戴体验随身而行。此外,瑞声科技还与 Dispelix 合作推出了光波导镜片 Selva 2.0 解决方案,具备 20 度 FOV 下 1100 nits/lm 的光效,而下一代白色光波导镜片实现了 30 度 FOV 下 750 nits/lm 的光效,充分满足不同价位段产品的需求。
图源:光博会
瑞声科技单层彩色光波导镜片 Selva 2.1 解决方案,针对 AR 眼镜光学组件应用场景,具备以下技术特性与参数:在光机模组适配性上,该方案采用 25 度视场角(FOV)设计,适配市面上多数主流光机模组,同时支持根据不同价位产品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调整。光效方面,镜片实现单片全彩显示,彩色整体光效指标超过 1500nits/lm。
在轻薄与透光优化维度,该单层彩色光波导技术在提升透光率的基础上,实现镜片轻薄化设计:相较于市面普通双层方案,其厚度与重量均实现下降,具体厚度为 0.7mm,重量为 4.7g,可提升佩戴舒适感。颜色均匀性上,通过优化调整光栅结构设计,镜片已满足消费级应用的颜色均匀性需求。
漏光控制与光学干扰消除方面,方案通过特定光栅设计,减少光波导耦出区域的外界漏光;采用高折射率光栅工艺,可消除多层堆叠导致的彩虹纹及杂散光反射问题。透光率指标上,镜片透光率达 90%,可提升显示亮度与色彩真实性,改善传统 AR 眼镜画面暗淡现象。生产与成本控制层面,该镜片采用高精度晶圆级制造模式,结合纳米压印 + 刻蚀工艺与高折射率材料,具备高良率的大规模量产能力,可降低单件产品成本。
纳德光学展台带来了多款“专业级超高清晰XR头显整体解决方案”,本次纳德光学展示了首发产品工业巡检头显。该产品在户外强光下画面清晰可见,可满足众多专业场景的高清晰度显示需求,能够做到解放双手。其采用工业级防护,长时间佩戴舒适,集成13M高清摄像头,支持记录和远程协同以及红外摄像扩展。
除此之外,现场还带来了可应用于观影娱乐、手术显示、模拟培训等领域的超高清晰头显GOOVIS G3 Max,单眼分辨率达2560*1440,FOV为65度。以及同时兼具高清晰显示和周边视野的开放式头显GOOVIS Art,单眼分辨率达1920*1080,画面畸变率<1%,可满足医疗手术、无人设备远程操控辅助红外热搜等使用场景。展台还一并展示了超高清晰近眼显示双目光机NST8306UA2、NST7105FB2、NST6105FA2以及单目光机NST2603FA1。
恒玄科技今年并未参展,不过恒玄科技 商务拓展副总裁 高亢参与了由VR陀螺与CIOE中国光博会联合主办的「AI · 光启新元|第六届中国AR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高亢提到了恒玄科技在AI眼镜芯片方面的规划:
2023年底发布BES2800系列芯片,如今正在应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立讯精密云雀2.0以及夸克AI眼镜、理想AI眼镜等产品当中,采用6nm集成工艺,内置四核处理器、继承了DSP、GPU、双频Wifi 6和蓝牙,不过芯片没有配备ISP模块,拍摄眼镜需要进一步配合其他厂商的ISP芯片。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年底,恒玄科技将会推出BES6000系列芯片,它的主要亮点如下:采用新一代低功耗6nm工艺,集成WiFi6、BT 7.0 ready、DSP、ISP、VPU、NPU、RAM等模块,功耗会降低30%。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版权申明:本文为VR陀螺原创,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vrtuoluo233 申请授权,并在转载时保留转载来源、作者以及原文链接信息,不得擅自更改内容,违规转载法律必究。文中有图片、视频素材来自互联网或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协商处理。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