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冉启行
当苹果还在准备AI拍摄眼镜的时候,中国厂商已经进入到了全彩AR眼镜时代!
看见后智能手机时代,5月27日,AR头部企业雷鸟创新举办RayNeo X3 Pro暨Air 3s雷鸟旗舰AR眼镜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双目全彩Micro-LED衍射光波导AR眼镜——雷鸟X3 Pro,新一代巨幕观影眼镜雷鸟Air 3s,以及AI拍摄眼镜全新型号雷鸟V3 Slim。
此外,更让人惊喜的是雷鸟创新还联合《名侦探柯南》官方带来了三款柯南联名的产品:包括雷鸟Air 3s Pro毛利小五郎限定版、雷鸟V3 怪盗基德定制版,雷鸟X3 Pro柯南限定版。
价格方面(国补按85折计算取整数,具体以结算界面为准):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表示:“你问我AR眼镜未来究竟会走向哪一条路,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我喜欢有一句台词,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选择我全都要。我们相信X3 Pro会是2025年AI Device的终极答案。”
从产品形态来看,雷鸟X3 Pro仍属于AI眼镜的产品范畴,但它可以定义为AI眼镜的「终极形态」,集音频交互、视觉捕捉、AR全彩显示等多维交互于一体。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科技厂商的又一次高光时刻。
跟随陀螺君的脚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款全新的AR眼镜实际体验究竟如何,能否真正叩开消费级AR市场的大门?
图源:VR陀螺
重量减少36%
向“普通眼镜”的无限趋近
AR眼镜若想真正的隐形日常生活,外观设计必须摆脱以往的“极客”标签,向普通眼镜的形态靠拢,提升日常穿搭的适配度和佩戴舒适性,而雷鸟X3 Pro在这一点上显然下足了功夫。
产品设计方面,雷鸟X3 Pro以哑光黑为主色调,整体轮廓借鉴经典Wayfarer风格,选用接受度较高的梯形镜片,搭配银色金属内边框与对称式像素风格图案装饰,外观低调但又有点小精致。
图源:VR陀螺
镜框中央还集成了双摄像头模组(索尼IMX681+OV定制摄像头)和LED提示灯,主要用于影像拍摄、AI视觉感知理解与空间交互。
最核心的AR全彩光机——萤火光引擎,巧妙地隐藏于两侧镜框内侧,并精确控制在镜片与肉眼之间的最佳顶点距离(VD),既保证了眼镜整体的美观设计,又丝毫不影响用户的正常视觉或AR体验。
图源:VR陀螺
光机与镜腿转轴用了钛金属铰链设计,在减重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可靠度,使其不仅可以像普通眼镜一样向内收纳,还可以略微向外延展,以适应不同头型的用户佩戴。同样体现人体工学巧思的,还有其可调节空气鼻托设计。缓冲软垫亲肤舒适,宽度可调以适应不同鼻型,有效分散压力,显著提升佩戴舒适感。
图源:VR陀螺
雷鸟X3 Pro 两侧镜腿线条流畅自然,从镜框处延伸而出,呈现出柔和的弧形,贴合耳部轮廓,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利于长时间舒适佩戴。此外,雷鸟创新团队还将镜腿表面的触控区域设计为带有稀疏亮黑圆点状凸起的矩形平面,既便于用户佩戴时快速盲操定位,又增添了别致的设计质感,实现了美学与功能的巧妙融合。
图源:VR陀螺
整体而言,相较于前代产品,雷鸟X3 Pro的前框设计显著优化,体积缩减约30-40%(涵盖镜框厚度与镜片面积);光机体积亦从0.7cc大幅降至0.36cc。在高通骁龙AR1专业SoC低功耗特性的加持下,镜腿末端的电池得以进一步小型化。最终,眼镜尺寸控制在153×45×168mm,重量仅为76g,较上一代减重36%。
图源:VR陀螺
多种微型元器件的精密集成,辅以轻量化的PA尼龙与镁锂合金材料,并结合雷鸟创新出色的人体工学设计,使得雷鸟X3 Pro整体佩戴感极为舒适,有效避免了常见的“夹头”或“压鼻梁”等不适,具备全天候佩戴的特性。
如果说上一代的外观评价是“略显粗犷”,那么这一代可以称之为“小巧精致”。
高达6000尼特亮度
AR全彩显示「远超预期」
雷鸟X3 Pro光学显示上,无疑是最具看点和技术含量的部分。其搭载了全球最小可量产全彩Micro-LED光引擎——萤火光引擎,仅0.36cc,并配备了基于光刻刻蚀工艺的光波导。
这一光引擎由三块Micro-LED面板(RGB三色),配合0.1cc超聚合Cube棱镜组成,可实现1670万色全彩输出,最高亮度可达6000尼特。
光波导同样颇具看点,全新的RayNeo波导为单层设计。由雷鸟携手Applied Materials基于纳米光刻刻蚀工艺,实现了50%的光效提升,更薄更清晰,并且彩虹纹抗干扰效率达到了95%。
作为衍射光波导技术路径的主要两种工艺,相对于纳米压印,刻蚀在前者基础上流程更加复杂,成本更高。不过,在同等视场角条件下,刻蚀光波导的漏光、色散还原度、亮度、彩虹纹、均匀性等光学性能指标更优,画面色彩更绚丽,亮度表现出色,杂散光控制更好,能为用户提供更清晰的视觉体验。
而在实际测试方面,雷鸟X3 Pro在各个光学维度上的表现也相当惊艳:
(一)3500-6000尼特超强全彩波导,适应各类苛刻光线环境
雷鸟X3 Pro 的全彩AR光学,让我们感受到了远超预期的体验。
Micro-LED带来的全彩显示效果,实际上在雷鸟X2上已初见端倪。而在雷鸟X3 Pro上,我们更应关注其全彩Micro-LED光学的显著进化。
第一次戴上雷鸟X3 Pro,明显可以感觉到的是其超强的显示亮度。雷鸟X3 Pro拥有3500尼特的平均亮度,6000尼特的峰值亮度。作为参照,市面上基于Micro-OLED的BB观影类型眼镜亮度主要在1000尼特以下,单色Micro-LED+衍射波导的AR眼镜亮度主要在3000尼特以下,而雷鸟X3 Pro的高亮度范围,足以适应各类光线环境。
室内环境(图源:VR陀螺)
雷鸟X3 Pro配备了光学传感器,可自动根据环境光来调节屏幕亮度,在保证清晰显示的情况下,提高续航。陀螺君实测只需保持 20% 的亮度,就可以保证图像、文字等显示完全清晰可见,太高会导致刺眼(具体亮度数值可能根据个体差异及实际光线环境有所改变)。
户外场景展示(图源:VR陀螺)
备注:雷鸟X3 Pro的萤火光引擎由R、G、B三块Micro-LED面板组成,当使用高刷新率手机摄像头直接拍摄波导内画面时,可能会因手机CMOS刷新率与三色光引擎的刷新不同步而偶然捕捉到偏色现象。不过,雷鸟X3 Pro在实际使用中,并未出现严重的偏色现象,从肉眼直观体验来看,整体彩色合色效果较好,色彩饱和度较高。
(二)二维扩瞳技术加持,拓展有效眼动范围
雷鸟X3 Pro拥有双目30度的视场角(FoV),实际体验下来,虚像距约 3 米左右,肉眼视角下,看到的画面内容相当于 43 寸的虚拟大屏。无论是AI语音助手、主菜单还是信息通知界面,其呈现的视觉画面都相当广阔,远超手机屏幕所能带来的视野范围。
雷鸟X3 Pro还实现了二维扩瞳,从波导结构来看,其主要通过转折光栅实现。二维扩瞳是一种光学技术,它主要作用是通过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扩大瞳像,来提升眼动范围(Eyebox),让用户在更大的眼动范围内都能清晰完整地看到画面,同时能突破光机体积与视场角(FOV)之间的矛盾,将光机体积缩小,使AR眼镜更加接近普通眼镜的形态,便于日常佩戴和长时间使用。
图源:VR陀螺
雷鸟X3 Pro凭借其153×45×168mm的紧凑尺寸实现了小巧精致的观感。通常,较小的产品尺寸可能会对其Eye-Box范围造成一定限制。然而,得益于二维扩瞳技术的应用,雷鸟X3 Pro在实际佩戴过程中,即使用户头部轻微移动或鼻托位置稍有偏移,显示画面依旧能保持清晰完整,未出现明显裁切。
诚然,对于OST(Optical See-Through)方案的AR眼镜,初始佩戴时会通过调整鼻托来确保镜片与眼球的相对固定。但更大的Eye-Box并非无关紧要,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动态使用场景下的容错率:例如在日常步行、骑行或运动等活动中,即便眼镜位置因晃动产生些许偏移,用户依然能够清晰、完整地看到全部显示内容,这对于提升实际应用体验至关重要。
(三)“隐形”光栅工艺,让AR眼镜更接近「普通」眼镜
为更接近「普通眼镜」,雷鸟X3 Pro在光波导上做了一系列的细节化设计。
得益于高折射率玻璃基底材料及全新的刻蚀工艺,相较于前代产品,雷鸟X3 Pro的表面浮雕光栅实现了跨越式进步,几乎与镜片融为一体。在正常社交距离和视角下,从外部已很难察觉其「光栅结构」。
图源:VR陀螺
并且,更高的色彩均匀性与透过率,也让这一代波导没有做明显的「光栅分区」,进一步弱化了表面浮雕光栅的可视性。
此外,陀螺君还观察到雷鸟创新在光栅形状上也进行了细致优化,将传统的「直角矩形」光栅单元改进为「圆角矩形」。此举或出于美学考量——尖锐的边角更容易吸引视觉焦点,统一采用圆角设计后,能有效降低外界对光栅区域的感知,使AR眼镜在外观上更贴近普通眼镜。
图源:VR陀螺
当然,当光波导显示画面被点亮后,从某些特定角度观察,镜片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反光,使外界能瞥见镜片上的图像内容。但这些反向显示的图像,通常会随着观察距离的增加而显得发散或细节模糊,难以被清晰辨识具体内容,具备一定隐私性。
(四)彩虹纹“隐身术”,视觉纯净度大幅提升
彩虹纹问题一直被认为是AR眼镜全面普及的「钉子户」,它是由于环境光穿过光波导表面时,由于光波导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光线会发生衍射,这种衍射会导致不同波长(颜色)的光以不同的角度散开,形成类似彩虹的效果。
在雷鸟X3 Pro上,可谓上演了一场“彩虹纹”消失术,95%的抗彩虹纹在这一刻具象化。陀螺君在室内灯光、弱光环境及户外阴天等多种场景下的反复测试中,正常佩戴和使用角度下,彩虹纹现象乎无从察觉。
手机拍摄画面,仅供彩虹纹参考(图源:VR陀螺)
唯一的例外是在户外强日光直射的极端环境下,左右镜片边缘可能会观察到轻微的彩虹纹,但这并不影响镜片的整体透视清晰度及波导内画面的正常观看。当然,在此类暴晒环境中,加一层墨镜遮光片或许是更佳选择,这样不管是在看屏幕的内容还是观察现实环境舒适性都会更高。
过往,在AR眼镜的评测中,彩虹纹往往会是我们难以逃避的一大问题,而现在它成为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影响因子。事实上,彩虹纹很难全面消除,但是通过更符合人眼的光栅设计布局,以及更高透过率的材料、波导工艺等,大幅降低,以提高用户视觉体验的纯净度,而雷鸟X3 Pro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参考典范。
高通骁龙AR1加持
AI底层操作系统驱动实用场景落地
如果说优秀的光学系统是X3 Pro的“眼睛”,那么高通骁龙AR1 Gen 1平台便是其强大的“大脑”和“神经中枢”。这颗专为AR设备量身打造的SoC,配合4GB RAM与32GB ROM的存储,在确保低功耗长效运行的同时,为各类中轻度AR应用提供动力基础。
此外,骁龙AR1还内置了其Hexagon NPU(神经处理单元),为端侧AI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14位双ISP(图像信号处理器),为其拍摄带来了更高的画质表现与实时图像处理能力。
结合全彩Micro-LED+刻蚀光波导的AR显示特性,一体式多传感数据接口的配置,雷鸟X3 Pro将骁龙AR1的能力近乎发挥到了极致,带来了诸多应用场景。
(一)系统级AI赋能,多模态交互的智能助理
雷鸟X3 Pro的AI是其核心功能,在系统底层植入了AI Agent的形式,让AI可以全方位调用系统的各个接口,旨在通过多模态的交互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便利和场景支撑:
图源:VR陀螺
智能助手与多模态交互:雷鸟X3 Pro的智能助手支持手动、语音唤醒,并集成了指令控制,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查询信息、资料、并控制眼镜功能。镜腿处的交互触摸板,支持点按和滑动等手势操作。此外,基于1200万像素摄像头,在AI助手中,还可以直接调用AI物体识别、AI翻译等基于智能视觉理解功能,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场景。
在实际AI测试中,尽管鸟X3 Pro的部分AI功能依赖云端处理,但整体响应迅速。AI语音对话的响应时间基本控制在1秒左右,可即时播放语音并同步显示文字。图片理解方面,从发出识别指令、完成拍摄到获得AI反馈,整个过程耗时约5秒。整体而言,其AI响应速度已能媲美在手机App或电脑Web端的主流体验——可以说是非常夸张。
你看到的,它就能理解;你疑惑的,它就能立刻解答。这种视觉、听觉与多模态AI的深度绑定,极大地拓展了眼镜作为信息获取与交互工具的边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眼镜是AI的最佳载体」的核心原因。而雷鸟X3 Pro作为AI眼镜的终极形态代表,相比于普通AI拍摄眼镜而言,全彩AR的显示效果,更为其使用加分不少,科幻感直接拉满,真有“2030年内味儿”了!
AI识物
AI翻译(图源:VR陀螺)
同传翻译(图源:VR陀螺)
AR导航:结合手机GPS、眼镜内置的陀螺仪等传感器,雷鸟创新联合高德地图,在雷鸟X3 Pro上实现了高精度的AR导航功能。实际体验中,通过语言即可轻松输入、选择目的地,在雷鸟X3 Pro中,箭头、路线和距离等信息会以自然的方式呈现在用户视野中。
在步行或骑行时,这种“目光所及即是方向”的导航体验,不仅比低头看手机更直观便捷,更提升了出行安全。
AI+AR导航(图源:VR陀螺)
(二)多个一方核心应用,满足日常高频需求
雷鸟X3 Pro还提供了诸多一方应用,如信息提示、待办备忘录、拍摄、听音乐、打电话和提词器等功能。
信息提示(图源:VR陀螺)
待办备忘录(图源:VR陀螺)
打电话:雷鸟X3 Pro还支持打电话,通过与手机绑定,可以读取手机通讯录、通话记录,并支持在眼镜中一键拨打电话。在双手被占用(如烹饪、修理器械)或不便持握手机的场景下,其便捷性与安全性优势尽显。
打电话(图源:VR陀螺)
听音乐:雷鸟X3 Pro在左右镜腿各集成了一枚线性扬声器,构成立体声输出。官方提供标准、轻语、澎湃三种音效模式。轻语模式下,即便采用开放式扬声器设计,也能有效控制声音外泄,保护隐私;澎湃模式则更适用于骑行等运动场景,提供更为开阔和3D沉浸的听音体验,音量和动态表现相当不错。
实际听感测试中,其综合音质表现属于主流水平,中高频清晰度尚可。对于这样一款开放式的AI+AR眼镜而言,其音频质量也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听音乐(图源:VR陀螺)
摄影摄像:雷鸟X3 Pro配备了索尼IMX681图像传感器。从实际拍摄样张的曝光、色彩还原和对比度等综合画质来看,其成像水平与其AI拍摄眼镜雷鸟V3相当,足以满足日常记录和社交媒体分享的需求。
雷鸟X3 Pro拍摄视频展示(图源:VR陀螺)
雷鸟X3 Pro拍摄照片展示(图源:VR陀螺)
其他应用场景展示:
AR游戏(图源:VR陀螺)
雷鸟AR桌面(图源:VR陀螺)
(三)应用虚拟机:拓展安卓生态,兼容海量App
为满足更多不同的应用需求,雷鸟创新还进一步开放了应用生态,实验室功能中引入了“应用虚拟机”功能。
在APP端,应用虚拟机支持直接下载目前包括飞书,微博、喜马拉雅、小红书、应用宝、哔哩哔哩等热门应用。此外,通过内置的应用市场(如应用宝),用户能够进一步扩展应用范围,理论上可下载和尝试运行海量的安卓应用及游戏。在应用虚拟机中,手机被当做类似于鼠标的功能,其余点击、滑动等交互则依赖于屏幕上的触控板。
应用虚拟机APP展示(图源:VR陀螺)
(四)续航表现与充电效率
雷鸟X3 Pro配备了245mAh电池。对于一款集成了双目全彩Micro-LED显示与刻蚀光波导技术的AR眼镜而言,此电池容量在参数上似乎略显保守,这无疑是为极致轻量化设计与佩戴舒适性所做的权衡。在实际测试中,雷鸟X3 Pro的续航表现尚在可接受范围。
充电方面,X3 Pro采用了更普适的Type-C接口进行充电。充电效率方面,陀螺君从0%电量开始充电,在最初的10分钟内迅速充至51%,显示出较快的早期充电效率。随后充电速度有所调整,最终在30分钟后达到100%满电状态(充电界面,未完全开启状态下测试)。
手动监测数据,仅供参考(图源:VR陀螺)
看见2030年的科技产物
消费级AR的“引爆点”近在咫尺
综合体验来看,雷鸟X3 Pro无疑是一款在硬件配置、光学表现和AI交互上都极具诚意与前瞻性的消费级AR眼镜。其搭载的全彩Micro-LED与尖端刻蚀光波导的黄金组合,在亮度、色彩、对比度及户外适应性等方面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准,将AI+AR眼镜的综合体验推向了新的高度。
(图源:VR陀螺)
结合产品特性与应用场景分析,雷鸟X3 Pro的目标用户画像较为广泛,包括需要高效实时翻译与AR导航的商旅人士;追求便捷信息提醒与语音助手的职场人士;以及对字幕眼镜等辅助功能有需求的特定人群。凭借其独特的功能组合,雷鸟X3 Pro对这些用户群体均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从早期产品的技术摸索,到雷鸟X2在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方案上的大胆创新与市场验证,再到如今集轻量化、超高亮全彩显示与深度AI融合于一身的雷鸟X3 Pro,雷鸟创新在AR眼镜这条艰难的赛道上,正逐步构建起其难以逾越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今天,雷鸟X3 Pro的问世,不仅为已然硝烟弥漫的2025年“百镜大战”再添一把烈火,更以其接近“科幻照进现实”的综合体验,预示着消费级AR眼镜已然跃升至全新的维度。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个属于AR的“引爆点”,或许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版权申明:本文为VR陀螺原创,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vrtuoluo233 申请授权,并在转载时保留转载来源、作者以及原文链接信息,不得擅自更改内容,违规转载法律必究。文中有图片、视频素材来自互联网或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协商处理。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